冀中能源:打造国企新样板


2017-11-1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三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和历史遗留问题,将其定位为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定位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客观要求。

刚刚闭幕的十九大再次强调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明确指向——“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毫无疑问,在国际市场资源配置中谋求主导地位、在全球产业发展中谋求话语权和影响力将成为众多国企的历史新课题。而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交好“办社会职能”的接力棒、实现轻装上阵是国有企业不可逾越的关键环节。

在“2019年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承担‘三供一业’相关费用”的顶层设计下,去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工作全面铺开。河北省将此项工作作为其改善“三个环境”,特别是改善营商环境的着力点之一,与各市政府签订了2017年度工作任务责任书,“三供一业”移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截至目前,省属国有企业已经完成总量的60%。其中,位居中国七大亿吨级煤炭企业之列的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冀中能源”)走在了前列,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该集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正式合同签约率完成了总任务的99%。

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被业内称为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和突破点。任务量占河北省属国有企业三分之一强的冀中能源如何在短时间内有了突破性进展?在国企改革的探索实践中取得了哪些经验?

日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赶赴冀中能源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发现了独具特色的“转换思想是前提,政策是保障,职工理解是基础,地方政府重视是关键,创新措施是重点”的冀中能源“三供一业”移交新模式。

国企新样板的“老负担”

冀中能源自2009年重组华北制药以来,进入多元发展轨道,特别是进入“十三五”之后,企业加快供给侧改革,转型发展提速,形成了以煤炭为本业,现代物流、医疗健康、装备制造等多极支撑,多业态竞相发展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当前,集团资产规模达到2197亿元,2016年营业收入达到2217亿元,旗下300个单位遍布全国11个省区市,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据了解,企业不仅保持了全国煤炭行业前三位置,还连续6年跻身世界500强,目前位列第320位;在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以2216.5815亿元营收排名第69位。

可见,冀中能源具有“培育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和潜质。按照冀中能源集团最新的发展战略,冀中能源将打造产业类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打造国企新样板,成为河北经济调整的顶梁柱,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勇于担当、有所作为。

在企业转型升级加速跑的过程中,以及新战略的考量下,“三供一业”移交工作成为横在这条赛道上的现实难题,尽管有国家政策的助力,但如何在规定时间“交得出、交得全、交得好”,的确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智慧。

据本报记者了解,冀中能源社会包袱不仅沉重,而且情况非常复杂,旗下14家子公司(含煤炭设计院)中就有8家子公司需要进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分布在邯郸、邢台、石家庄、张家口4市20个县区,涉及77个社区,153098户居民、2.47亿元资产、4770名在册职工。而且这些社区大部分为独立工矿区,地处偏远、人员较多、设施陈旧,历史欠账多。

2016年4月,河北省政府原副秘书长杨国占履新冀中能源董事长、党委书记。上任不久,他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抓好“去产能、分离企业办社会、提质增效”三项重点工作。并把“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作为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使其成为企业瘦身健体、体质增效的关键一步,始终亲自推动督导。他深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此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将对企业发展带来历史性的影响,冀中能源的转型崛起必须抓住这一重大政策机遇,交好“社会职能”的接力棒、轻装上阵,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

创新体制机制 打开改革新局面

在本报记者调查采访过程中越发感到,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视程度对“三供一业”移交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用杨国占的话说:“一把手要上手,不然不好办。”

冀中能源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张汝海说:“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涉面广、基础条件各异的复杂情况,董事长、总经理亲自出马,跟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沟通谈判;集团与子公司签订目标责任状;每周一下午雷打不动进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调度协调,强力推动此项工作高质量前进。”可见冀中能源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关闭窗口]